Research

提高临床科研质量,要重视科研设计

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吴承堂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普通外科

  摘要:对我院近4 年来230 名外科进修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进修医师学习结束后,90 %以上没有得到科研训练,临床科研能力明显不足。因此,积极为其开设科研选修课程和讲座、提供临床科研训练、指导撰写科研论文是加强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

  外科进修医师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是提高其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规范的进修医师培养,除了要进行专业理论知识更新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应当对其临床科研能力进行必要的培养。本文对2000 - 2003 年在我院230 名外科进修医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对临床外科进修医师科研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我院外科200022003 年进修医师共230 名,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在进修医师结业前1 个月内进行,进修时间均为1 年。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单位和工作时间; ②外语水平:能否翻译和阅读国外医学资料(英文) 。③科研能力:参与所在科室的科研课题、掌握医学文献综述和科研论文的撰写方法、发表论文情况等。
  2  调查结果
  一般情况。230 名外科进修医师均为男性,年龄25 - 41岁,平均31. 6 岁,一般情况见表1 。

 
     外语水平。调查发现,只有5 %的外科进修医师能够熟练翻译和阅读国外医学文献, 15 %的进修医师借助英文词典能勉强进行翻译和阅读,80 %的进修医师对英文期刊无读译能力。有些进修医师在大学时虽已通过英语四级考试,但大学毕业后多年不用,英语水平下降。调查结果说明进修医师的外语水平普遍较低。
  临床科研能力。调查发现,90 %以上的外科进修医师没有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技巧,没有发表过学术论文,不了解科研的过程和方法,在进修期间亦没有科研经历,不会进行科研选题和临床试验设计,没有确立临床科研思维方法,难以将临床科研资料转化为课题和论文。大多数进修医师在学习结束后,进修期间临床科研能力进步不大(见表2) 。普遍认为没有发表科研论文是由于工作太忙,缺少好的指导教师,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

 

  3  讨论
  3. 1  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培养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发展和分子生物学向临床医学领域的渗透,疾病的发病机理已被进一步阐明,诊断和治疗新技术不断涌现,迫使每一位临床医生都必须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因此,基层单位医师到高一级医疗单位进修学习、接受继续医学教育就成为必须。由于医学生只有极少数在校时有机会得到科研训练[ 3 ] ,因此,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就成为我国继续医学教育特别是临床科研的重要培训基地,副高职称以上人员为基层单位提供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不仅是应尽义务,也是自身接受教育的另一种形式。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在接受和培养进修医师时一般都有明确的制度和培养目标,但是由于附属医院医疗任务繁重,并有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任务,进修医师培养不能不受到某种程度的冲击。加上一些单位和科室学术气氛不浓,不重视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没有开展基础或临床科研培训与讲座,使90 %以上的进修医师都没有科研经历,亦未受过系统的科研培训,进修后科研能力仍显不足,不利于进修医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
  3. 2  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①开设科研选修课程和讲座。依托高等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师资优势,根据学习对象和学习层次,开设面向进修医师的科研选修课程,如《医学文献检索》、《现代医学写作》和计算机课程等。通过学习,掌握文献批判性阅读、文献综述、怎样撰写医学论文,为下一步开展临床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科研讲座则是进修医师提高科研水平的另一个重要途径。针对进修医师科研能力较差的现状,应积极为进修医师开设科研讲座,讲授专业理论和临床科研基础知识。通过专题讲座,可使进修医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基本理论、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更新专业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为开展临床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次调查结果表明,80 %以上的进修医师都参加了科研讲座,认为对自己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帮助很大。但是,普遍反映针对临床科研的讲座很少,而这恰恰又是进修医师所十分欠缺的。虽然进修医师在校期间都选修过医学文献学、医学统计学等基础科研课程,懂得利用图书馆,但是,缺乏规范的科研训练,没有科研经历,不会选题和进行科研设计,不熟悉医学论文的写作技巧和论文格式,无法将科研数据或临床资料转化成研究论文。本次调查结果亦表明,只有5 %的人参加了科研工作,8. 3 %的人撰写了论文,提示进修医师的临床科研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开设临床科研讲座,如临床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和处理,医学论文写作格式和方法等,有利于进修医师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②开展临床科研训练。积极开展科研训练,是提高进修医师临床科研能力的必要途径。我国目前进修医师的培养重点是在医疗专业方面,而在如何指导进修医师开展科研,值得探讨。让进修医师参与所在科室的课题研究是提高其临床科研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参加课题研究,进修医师在科研选题、科研设计、数据资料收集和统计处理等方面将大有裨益,可丰富科研经历,进一步提高临床科研水平。
  ③指导外科进修医师撰写科研论文。由于进修医师多数来院进修学习前没有发表过论文,也没有掌握医学论文写作方法,因此,带教教师指导进修医师撰写医学论文就成了科研能力培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活动。通过撰写论文,让进修医师主动查阅医学文献、学会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收集和统计资料,提高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并将进修期间撰写发表科研论文作为进修结束时的一项重要成绩和评选优秀进修医师的重要指标,为进修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提供明确目标和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文曾得到我院外科教研室主任孙大成教授的审阅,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 1 ]赵福祥, 彭世同, 陈树兰, 等. 四所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现状问卷调查[J ] . 西北医学教育,2000 ,8 (4) :230 - 233.
  [ 2 ]刘 娅, 周万成, 丁亚春. 发展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J ]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 , (4) :23 - 24.
  [3 ]吴承堂, 黄祥成, 孙大成.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调查与分析[J ] .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0 , (3) : 35 - 36.

《西北医学教育》第12卷 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