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析统计数据库
Tel : 400-6010-180
Research
临床科研资料在内科学教学之应用
陈 劲 武汉工业学院医疗系
陈婉茜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摘 要: 为探讨将临床科研资料引入内科学教学中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实验组60人、对照组58人进行了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实验组考试成绩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 教学效果好。
关键词: 临床科研资料; 内科学; 应用
长期以来,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教学方法主要为课堂教学,多以讲解为主。由于内容多, 时间少, 学生总是忙于死记硬背,往往出现临床与基础脱节、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高分低能学生。这样的医学生毕业后在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 往往感觉无从下手, 更谈不上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为此, 笔者有针对性的以临床科研资料为中心, 开展病案讨论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探讨如下。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实验对象为本系入校时间、文化程度、课程进度、普通课、专业基础课、成绩相近的两个班,
随机划分为实验组60 人、对照组58 人, 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笔者研究采用的首先是问卷调查法, 调查由10个问题构成, 实验组的每位同学要求参加答题,
收齐问卷后,再进行答卷统计分析。其次, 通过一段时间此教学法的试行后, 在学期末将两组学生成绩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2 步骤与过程
2.1 预习引入 在讲授“消化性溃疡”一章时, 先指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疾病的研究进展, 并复习消化性溃疡的生理、生化、药理、诊断学基础等知识。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
再给予一份教师精心挑选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临床科研资料, 让学生在教学前充分扩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达到预习的目的。
2.2 课堂举例 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 尝试利用临床科研资料来弥补教科书中缺乏的知识, 使枯燥无味的内容和照本宣科的方法得以生动起来,
即可阔宽学生的医学知识, 又可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医学新科技、新动向。
2.3 课后应用 以临床科研资料为病案的蓝本, 要求学生对获得的信息资料加以分析、判断, 作出初步诊断,
再提出初步治疗计划和方案并加以讨论, 讨论结束后, 要求每位学生写出一份完整的病例报告, 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册。
3 评估方式与结果
以临床科研资料为中心, 开展病案讨论教学法的评估结果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选择完全同意的总百分比是49.
8% , 同意的百分比是36. 3% , 不同意的只占15. 8%。
由表2 统计结果表明, 实验组考试成绩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 说明此教学方法学习效果好。
4 讨论
为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 21 世纪医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笔者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临床科研资料为中心,
开展病案讨论教学法, 其目的在于指导、启发学生研究讨论与基础、临床有关的医学科学知识, 并引导学生如何养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学会正确的处理病人,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4.1 阔宽学生的知识面 临床科研资料在课前、课时、课后不同阶段的应用, 使学生对疾病从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治疗等各方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使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获得完整的系统性、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并且开阔了视野。
4.2 符合临床医学的实践性、连贯性、动态性 此教学法模拟了临床工作中处理病人的思维过程,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4.3 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 应用临床科研资料为中心,开展病案讨论教学法, 在抓好教学的同时, 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研、教研活动,
如协助教师查新、对统计资料进行处理等工作。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又可使学生的智力及独创性得以发挥。
参考文献:
1 王丽梅, 杨光. 典型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过程. 医学与哲学,1998, 5: 263.
2 劳海苗. 跨世纪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医学与哲学, 1999, 12: 56.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1年 第14卷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