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分析统计数据库
Tel : 400-6010-180
Research
撰写临床科研论文的要求和一些通病
李舜伟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科研论文或论著是科研工作的书面总结, 是临床科研人员按预先设计方案付诸实施所得结果最后写出的文章,
因此对科研论文要强调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和逻辑性。很难设想一个设计不周密、不严谨, 操作方法不规范、不细致,
统计分析不精确的临床科研工作能够总结出一篇有意义的文章来。
按温哥华科研论文写作格式大致有以下几个内容: ①题目; ②作者姓名和科研机构; ③摘要; ④关键词;
⑤导言或序言; ⑥资料与方法或临床病例与方法;⑦结果或疗效观察; ⑧讨论; ⑨结论或小结; bk 参考文献等。有的在文章最后写上“致谢”,
有的则不写。这种格式很有点八股文的味道, 但约定俗成, 医学科研论文均按此执行, 所以大家都要遵循。下面按其要求和一些通病逐项作一分析。
一、题目
论文的题目要求具体、确切、简洁和长度适中。科研论文的题目要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能够把论文中的主要内容在题目中表达出来。就像写病历一样,
主诉应当是病人情况最简要概括的叙述。举例来说:“巴曲酶速控频发的短暂脑缺血发作”是一个好的题目, 因为题目把论文中应用巴曲酶来快速控制频繁发作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用最具体、最简洁、最确切的文字表达了出来。为了增加论文的份量,
作者在下面加了副标题“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这样论文的科学性也就随之显示清楚了, 因为这是一个随机的、与常规药物作对照的临床研究。题目切忌过长,
过长反而不易引人注意。论文题目一般以20 个字以内为宜, 实在太长可用副标题,就像上述例子一样。
二、作者
作者署名应当反映实际情况, 对论文实际贡献大的排名在前, 而不要按学术威望的高低来排名。作者姓名之下写明科研和医疗机构及邮编,
以备读者咨询。
三、摘要
为了帮助读者迅速了解论文的大意并决定是否全文阅读, 每篇较长论文在正文开始前应写一个摘要。这种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提炼和浓缩,
现在提倡结构式摘要即: ①目的: 即为什么要写这篇论文; ②方法: 基础科研论文要简单地说明测定方法;
临床科研论文要写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还是开放的; 用何种仪器设备; 用何种新的疗法等等; ③结果;
根据设计方案和应用方法, 得出什么结果。要用最简单的论述把结果写清楚; ④结论: 即作者通过科研想告诉读者的最主要的问题。如“脑干出血的临床、CT
和MR I”一文, 其结论为:“诊断脑干出血最佳影像学方法为MR I”, 很清楚, 很具体, 让人一目了然。
摘要可长可短, 但一般不宜超过200 字。文章写得长容易, 缩短却难。写好摘要是锻炼作者写作功力的有效途径。目前的通病是:
有些摘要字数不少, 但要点并未摘出, 结果读者很难判断要不要读全文。
四、关键词
也称主题词、索引词。现在读者查文献, 找索引, 主要从关键词着手。一般论文不宜超过3~ 5 个关键词。
五、导言或序言
是论文正文最前面的一段短文, 作为论文的开场白。它应当包括论文所涉及问题的背景, 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研究的概况,
研究的价值, 现在这篇论文的目的、意义等。
在一篇4000~ 5000 字左右的论文中, 导言或序言部分占300~ 400 字就够了。目前的通病是常常在导言中罗列一大堆与本文关系不大的文献资料,
而不着重谈本科研题的来龙去脉。另外过多地介绍本文的结果和讨论, 使内容和后面的文章重复。
六、资料与方法或临床病例与方法
(一) 材料或资料
11 应包括实验对象的特点, 如果是动物实验, 要注明什么品种、性别、年龄、体重等; 如果是人, 要注明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例数等。如果用对照组,
要写明条件是否相似, 最好做统计学检查, 尽量做到有可比性。
21 应注明观察指标, 动物实验如缺血大鼠模型, 要写明偏瘫情况、意识情况; 人的实验要写清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
有特殊检查的要写明情况, 如脑出血有头颅CT 或MR I 证实等。
31 涉及临床疗效判断的论文, 应交代所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法、疗程等, 如何判断疗效的观察项目要详细列出,
疗效标准应清楚明了, 如痊愈、好转、有效、无效的标准是什么。
41 涉及新的检验项目的论文最好有敏感性、特异性的检验, 以提高准确性。如果能和已有的检验项目作对照,
说明其优点则更好, 如提高了反应速度、缩短了检查时间、比旧方法更敏感、更精确等。
通病是标本量不够大, 可比性不强, 入组和排除标准不规范, 药物的剂量和用法不明确, 检验方法无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查等。
(二) 方法
11 动物实验要说明仪器设备和规格、试剂、操作方法等。
21 分子生物学实验要说明探针的序列, 如何操作等。
31 人的试验要说明是否随机、双盲、平行分组、安慰剂对照、交叉用药等, 有无实验室检查, 治疗前后的对比时间(如2
小时、4 小时、24 小时) 等。
41 各种操作方法应详细说明, 如按文献报道, 则应列出文献; 如有所改进, 要详述改进部分; 如为新方法,应全部详细列出。
方法的通病是不清楚、不确切、不规范, 别人无法重复。
七、结果
应当如实地把实验所得数据资料写出, 用文字用图表均可。数据应有统计学处理, 以显著性测验P 值来判定其意义,
各种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用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来表示。图表有时太占篇幅, 能用文字说明的尽量少用图表。表格要简明扼要,
内容不宜太多, 应附上标题, 图表中想说明的问题及相关性应该体现在纵横两个坐标的内容上。现在多采用三横线表格,
不加纵线。图表的说明不宜太长, 以免和文字说明相重复。
照片是有些病例治疗前后对比的客观记录, 为使读者阅读方便, 可用箭头指出病灶部位, 并加以说明。但照片应尽量清晰,
模糊不清的照片会影响效果, 不如不用。分子生物学检查如出现某些异常带, 应当用照片说明, 并有正常对照照片附在旁边。
通病为: ①数据不精确, 各项数字相加或多于病例数或少于病例数; ②未进行统计学处理; ③表格设计有误,
使读者不明白要说明什么问题; ④照片模糊不清;⑤标准误差明显不合理等等。
八、讨论
应该是科研论文的重点, 也就是作者试图用自己的科研工作来证明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讨论要有逻辑性, 要把前面的材料、方法、结果引伸出一定的规律,
要非常明确地谈出自己的观点, 所以一篇科研论文能够阐明一、二个问题就已经不错了, 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很多问题。
科研工作多半是在其它作者的工作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和创新的, 因此引用参考文献十分必要, 但是切忌写成像综述一样的论述,
结果把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反而淹没了。应当做到文献为我所用, 以我为主, 重点讨论与文献不一致之处。
阳性结果似乎比较容易讨论, 阴性结果(不符合原设计方案的) 看上去令人失望, 但可能包含着一些真理,
所以可以从资料收集、方法学、结果判断等各个方面探讨, 有时会给以后的研究工作以很大的启迪, 使人少走弯路。
讨论中最大的通病是照搬文献资料, 不结合作者自己的材料和结果, 虽然下笔千言, 却不能说明问题。或者是把结果牵强附会地生搬硬套,
明明不说明这个问题却偏偏大写特写, 使读者无法阅读。
九、结论
近年来有了结构性摘要以后, 结论有时不单列了,因为内容大同小异。要避免的通病是没有把握下肯定结论的硬下结论,
过于肯定。其实有些结论用“似乎、提示、看来”等提法较好, 这样更留有余地, 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
十、参考文献
现在各种正规刊物都注明参考文献的写法, 编者也会对不规范的写法予以纠正, 这里就不赘述了。
上面谈的是正式论文(论著) 的要求, 如果是短篇报道或摘要, 则可以去掉摘要、关键词、结论或小结。导言或序言力求精简,
重点放在资料与方法或临床病例与方法、结果或疗效观察和讨论几部分, 参考文献有的杂志要求, 有的不要求。通病如前面所述,
文章越短, 就越要避免。一般大概限制在1500 字左右。
最后要强调临床科研论文的文学性, 虽说论文和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不同, 但文字的规范, 错别字的纠正,
语句的通畅等基本要素总该遵循。有时一篇论文文理不通, 错别字一大堆, 再加上设计不合理, 结果不科学等,
很难想象会被审稿者和编辑部通过, 所以在文学性方面下点功夫也是理所应当的, 毕竟这也是给读者的一份精神食粮吧!
《北京医学》2000年 第22卷 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