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earch

临床科研中的开发管理

临床科研中的开发管理
郭继卫 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办公室

  摘要 科技开发与科研管理相结合, 共同完成了从科学到社会的良性循环, 促进科学技术的物化和社会化过程, 从而符合科技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大大增强了各自的生命力。医学科技开发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 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 认为要做好这一工作, 应当注意: 一是医学科技开发应面向社会, 注意社会的需求和方便消费者接纳; 二是应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 提高科技开发的技术构成与含量; 三是作为医院建设工作一部分, 应与医院自身的整体发展相一致, 成为医院优势特色的延伸。同时应处理好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形成两者之间的按比例协调发展, 优势互补与互促。
  关键词 医院管理, 科研开发, 科技
  
  “九五”和21 世纪初我国的科技发展将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为依据, 为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务, 把提高我国的经济竞争力, 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作为科技发展的首要目标, 充分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 实现经济、社会、科技持续协调发展, 形成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1 ]。这对临床科研管理工作, 特别是对临床科技开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理解与摆正科技开发与临床科研管理的关系, 进而促进科技开发的篷勃开展, 不仅事关每一个院所科技工作的前景, 而且在当今科技竞争激烈的大趋势下, 甚至直接关系到整个单位的事业兴衰。对此, 依据本单位科技工作中的成就与困扰, 就这一刻不容缓的问题提出以下浅见。
  一、科技开发在临床科研管理中的意义
  引导和扶持医疗科研机构走入市场, 面向社会, 面向经济建设的自我发展道路, 已是时代所需, 势在必行。在科研机构当中, 从内部体制改革入手, 变单一科学研究型为科研、科技开发双轨运行, 更适宜在改革大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这已为许多事例所证实。从实践中看, 科研机构的运行机制改革与相关领域和全民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密切关系。临床科技开发正好具备了其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首先, 临床医学领域多年来一直是科技进步的敏感部分, 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 突飞猛进, 形成了科技开发的广博资源; 其次, 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会对临床医学包括康复、预防、保健医学的要求呈逐渐上升趋势, 给临床医学的科技开发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再次, 医院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为科技开发提供了充分的客观条件。
  作为临床科研管理本身, 与科技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科研管理既可从宏观上把握科技开发的正确发展, 又能为科研开发提供具体内容, 如同横跨在临床科研与科技开发之间的桥梁。反而言之, 临床科技开发如果脱离了临床科研管理, 它便丧失了“科技”的意义, 从而丧失了上述的有利条件。同时, 科技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科研管理的一个归宿, 科研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科研成果的社会化, 科技开发正是科研管理的延伸。
  故而, 科技开发在临床科研管理中的意义就在于, 科技开发或称科技开发管理与科研管理相结合, 共同完成了从科学到社会即科学—技术—生产的良性循环, 使高深的医学与普通的用户之间的距离缩短了, 催化了科学技术的物化和社会化进程, 从而符合了科技整体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大大增强了各自的生命力。
  二、医学科技开发应与社会接轨
   究其本质, 医学是一种为人类利益付诸实践的学术性专门职业[ 2 ]。临床科研的主体是人,其客体也是人, 从现行的医学状态来看, 临床科研的主要对象仍局限在就医人群当中, 或者说是以病人为对象。医学科技开发当然也要以病人为对象, 如新药开发、诊疗仪器设备开发、诊疗试剂开发等。不仅如此, 医学科技开发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使医学与社会接轨, 开发的是医学科技, 面向的是消费热点。以更广泛的人群为对象, 采取更为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为院外人群服务, 提高全民的健康素质。
  首先, 这种科技开发应是社会需求的。我院某实验室于1992 年曾研制出几种生物制剂,其中有一种实验证明肌肉注射可以抗癌防癌,增强抵抗力, 延缓衰老。但制成成品后, 问津者甚少, 病人普遍怀疑它是否真正有效, 健康人更不愿意为未知的效果而受皮肉之苦和肌注的麻烦。在这种情况下, 科管部门反复核查了其研究报告, 并经过有关专家论证后, 改变思路, 将其设计成外用的皮肤美容按摩液和浴液,尚在试用阶段就已供不应求。因为满足了人们对美的需求, 易于接受和使用, 彻底改变了不受欢迎的局面。
  第二, 这种科技开发应该是方便和实用的。我院药局70 年代就曾研制了一些保健性质的中成药, 如生脉饮、健脾冲剂等。病愈的或主要症状不明显的患者都嫌吃药繁琐及口感不适而不愿服用。后来, 科管部门组织了中医教授进行中药组方, 烹调成了药膳或制成半成品食品原料, 因为货真价实, 所以吸引了不少人, 同样的中药比原来大为走俏。
  第三, 这种开发还应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曾有厂家生产带有电动按摩装置的靠背椅, 销路不畅。因其费用高, 且现代生活节奏难得有闲暇靠背一坐。我院管理开发基金依据穴位按摩原理而立题, 研究出按摩系列用品, 如鞋垫、座垫、靠椅垫, 使用简单, 成本低廉, 体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三、医学科技开发要紧密围绕医学发展
  当前医学发展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这种高速发展给医学科技开发创造了诸多的机会。医学科技开发紧跟医学发展进行, 其活力与后劲都将是惊人的。
  现代医学发展的综合化趋势, 体现在微观和宏观双向发展, 学科分化和综合同时并存。人体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环境统一性日益受到重视[ 3 ]。这给科技开发的启示是: 某一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 很容易渗透到其它方面。而将人类疾病与生态系统、社会环境统一起来的社会医学和心理医学及其相应科学技术产品将有巨大潜力[ 4 ]。
  伴随医学发展的技术化趋势, 一系列高新技术出现和运用, 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 也提出了对医学的新认识。高新技术的应用与创新给医疗科研单位带来的新的竞争局面, 从而决定着下个世纪的建设前景和命运。如信息技术开发的ADAM 计算机软件, 学生通过计算机荧光屏就可以仿真实施尸体解剖, 使得耗资昂贵、操作艰难的尸体解剖有了更直观、更简便的注解。同时, 现有材料的新技术新概念运用, 也为科技开发提供了用武之地。如充气鞋垫运动鞋, 以现有材料制成充气鞋垫, 在足底形成了能量回收系统, 提高了弹性和舒适程度,减缓了疲劳, 兼顾了保健与实用功能。
  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使人们从整个科学体系中认识医学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与趋势, 促成医学——技术——生产联合体形成。这已成为科技开发有效组织的形式之一。科技开发将医学和其它学科联系起来,新的开发产品往往由此应运而生。我院目前和其它大学酝酿联合研制的人工膜肺就是其中一例。
  四、科技开发应与医院建设相一致
  科技开发也是医院建设的一部分。好的科技开发项目应本着促进医院建设这一长远利益而进行, 凡属不利于医院建设的短期行为, 或撇开医院的工作范畴去涉足其它不相关行业的开发, 最终既损害了医院、又葬送了自身。如个别医疗单位粗制滥造生物制剂, 未获批号就急于四处推销, 终酿成了事故, 不仅名誉扫地,还蒙受了沉重的经济处罚, 可谓得不偿失。
  与医院建设相一致, 首先要从本院的强项入手, 鼓励科研实力强的科室进行技术开发, 保证质量, 也易于起步。其次, 从科研管理角度来看, 科技开发项目的立项应考虑加强医院建设, 兼顾医院职能,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如前所述的药膳, 不仅有经济前景, 也增添了医院的保健职能。前不久, 与地方电台联合举办了空中诊所节目和电话问诊、心理咨询等信息咨询服务项目, 虽然没有可观的直接经济利益, 但扩大了医院的社会服务功能, 也间接提高了知名度和就诊量。在高新技术应用性研究中, 鼓励开发相关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副产品, 既产生了效益, 又能够扩大高新技术的应用面, 增强其渗透性, 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五、正确处理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很显然, 并不是所有科研项目都有开发价值。在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中, 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之间密切相关, 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实践表明, 无论是科学上的发现, 还是技术上的发明、高技术创新和突破, 都离不开基础研究作为源泉、后盾和先导。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 本着“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应用与发展研究约占90%左右。国家教委对高校提出的比例数为基础研究20% , 应用研究30% , 发展研究50% , 这对医学院校科研管理人员而言, 为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加入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依据[ 5 ]。所以尽管目前医疗单位都感到科研经费捉襟见肘, 仍然要摆正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关系, 保证对基础性或应用基础性研究的支持, 保证多出成果、多出人才。我院的做法是, 除保证对一些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的科室予以人员、设备的倾斜外, 固定较高的院管经费比例用于非科技开发项目的研究, 科技开发项目尽可能采取贷款、民间集资的形式, 以合同制立题,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提成比例, 调动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实践说明, 一贯予以重点支持的基础研究科室其研究水平和学术地位稳中有升, 在申请院外科研经费和扩大自身规模方面成效显著, 保证了科研实力的良性循环, 人才、成果层出不穷。
  遗憾的是, 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 或由于临床科研管理部门人员紧张、日常事务成倍增多、工作任务繁重等原因, 许多科研管理部门尚未建立或介入全面有效的科技开发管理。一些现行的“科技开发”重开发、轻科技, 重近期经济利益、轻整体与远期效应, 或各自为政,各显神通, 忽视宏观指导与气魄宏大的集团作战, 往往搞乱了思想, 冲淡了科研学术氛围, 也丧失了发展机遇。这种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脱节现象影响了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步入经济市场。因而, 除了在科管自身的工作中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性外, 强调科研管理与科技开发“联姻”, 以科研管理理论、实践参与和指导科技开发的预策决策及其运作过程, 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黎懋明. 科技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 年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中国软科学, 1996, (2) : 26~ 32.
  2 Beeson, 等. 主编. 希氏内科学. 第一分册.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6: 14.
  3 刘海林、姚树印, 主编. 医学科研管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79~ 83.
  4 叶峻. 人天观初探. 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9: 302~306.
  5 郭继卫. 论科研管理在市场机制中的价值取向.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1996, (8) : 460.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年1月 第13卷 第1期